

刚看到9月牛肉进口数据,着实让咱们养殖户心头一紧:单月进口量飙到32万吨,同比暴涨44.8%,直接刷新了历史纪录。更关键的是,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增长,照近三月每月28万吨的节奏,今年进口量大概率要冲300万吨大关。不少养牛户都在问:这么多进口牛肉涌进来,咱们国产牛的价格能扛住吗?
先看清进口牛肉的"进攻态势"有多猛。9月巴西一国就给咱们送来了18.7万吨牛肉,占了总进口量的58.4%,同比增幅更是高达75.5%;加上澳大利亚、乌拉圭、阿根廷,四国供应占比直接冲到90%,形成了"南美主导+澳洲补位"的供应网。更值得注意的是价格差——6月以来国产牛肉批发价涨到63.21元/公斤,可巴西冷冻牛腩到岸价才42元/公斤,一斤差出10块钱,餐饮和商超能不抢着囤货吗?7-9月终端采购量环比涨了30%,进口量自然跟着爆涨。
不过咱们也别慌,短期来看,国产牛价有"缓冲垫"。一方面,进口牛肉价格正在往上走,3月到8月均价从3.5万/吨涨到3.8万/吨,涨幅9%,已经快摸到2023年的历史峰值了。这背后是巴西活牛价涨了18%,海运成本涨了22%,加上人民币贬值5%,进口商的成本硬生生加了15%,未来价差可能会收窄。另一方面,国内库存压力已经开始倒逼进口肉降价,北京商超冷冻牛腩"买一送一",上海火锅店搞"99元任吃",这些促销消化的是库存,对国产鲜牛肉的冲击有限。
长期来看,国产牛肉的"护城河"正在变宽。宁夏、内蒙古的规模化养殖率已经提到70%,国产高端牛肉比如宁夏滩牛的市场占有率从5%涨到12%,恒都集团甚至培育出了A5级国产和牛,打破了高端市场依赖进口的局面。更关键的是政策风向,商务部正在研究进口牛肉关税配额管理,未来低附加值冻品可能会受限,这正是咱们国产牛肉的机会——毕竟消费者对"雪花牛肉粒""牛肋条"这类适合中餐的部位需求越来越旺,每月采购量都涨25%,咱们家门口的优势很明显。
给咱们养牛户提三个实在建议:一是别盲目恐慌出栏,当前进口肉库存超正常水平30%,四季度供需矛盾可能加剧,进口价后续大概率震荡,国产牛价短期不会大跌;二是盯着高端市场,既然冰鲜牛肉进口占比从18%升到22%,咱们不妨优化品种,主攻中高端餐饮需求;三是盯紧11月的保障措施调查结论,政策动向直接影响明年进口格局。
其实换个角度看,猪肉、禽肉进口都在收缩,牛肉已经占了肉类进口的62%,说明整体需求在涨。进口肉冲的是中低端冻品市场,咱们把品质做上去、把成本控下来,根本不愁没市场。你家牛场现在出栏价多少?觉得接下来价格会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