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相关文章

中美牛肉贸易呈 “冰火两重天” 中国进口格局随市场剧变深度调整

2025-10-06239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牛肉 126 万吨,进口总金额达 51.4 亿美元,以此计算月均进口牛肉价值约 8.57 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同期进口量同比下降 16.8%,进口均价却同比上涨 14.6% 至每吨 4081 美元。在这一整体进口格局下,中美牛肉贸易呈现出鲜明的 “冰火两重天” 态势,美国牛肉在华出口遭遇断崖式崩塌,澳大利亚则顺势 “无缝对接” 补位,中国牛肉进口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


美国牛肉在华出口 “断崖式” 下滑 多重因素致产业陷入困境
2025 年以来,美国牛肉对华出口数据持续恶化。7 月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额仅 810 万美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1.18 亿美元缩水超 90%;8 月虽微增至 950 万美元,仍不足去年同期的 8%。要知道,此前美国牛肉对华月均出口规模稳定在 1.2 亿美元,而自 2025 年 3 月数百家美国肉类工厂出口许可失效后,这一稳定格局彻底被打破,短短五个月内美国牛肉产业累计损失高达 3.88 亿美元。
从原因来看,政策冲击首当其冲。2025 年 3 月 16 日,1000 多家美国肉类加工厂(含泰森食品、史密斯菲尔德、嘉吉等行业龙头)的出口注册资质到期后未获续签,这些资质均是 2020 年依据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获批,直接阻断了美国牛肉输华的合法渠道。美国农业部多次提出续签请求,至今未获中国方面回应,导致大量美国牛肉企业仓库货物积压。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 20% 关税后,中国同步对美国牛肉加征 10% 反制关税,双重关税叠加使美国牛肉终端售价上涨 30%—— 以上海某大型超市为例,原本 80 元 / 斤的美国谷饲牛肉涨至 100 多元 / 斤,消费者购买意愿大幅下降。
供需错配进一步加剧美国牛肉的困境。连续三年干旱使美国牛群规模降至 30 年来最低,2025 年美国牛肉产量同比下降 6%,国内谷饲牛肉均价却飙升至 4.8 美元 / 磅的历史高位,上半年国内销量同比下降 12%,加工厂订单锐减,工人面临失业风险。而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还引发信任危机,中国进口商对美国牛肉从青睐转为谨慎,上海某肉类贸易商直言 “不敢签长期订单,许可证和关税都不稳定”,纷纷转向其他供应国。
澳大利亚 “无缝对接” 补位 成中国高端牛肉主要供应方
在美国牛肉陷入颓势之际,澳大利亚成为最大受益者,对华牛肉出口呈迅猛增长态势。其月均出口额从过去两年的 1.4 亿美元,跃升至 2025 年 7 月的 2.21 亿美元、8 月的 2.26 亿美元,四个月内额外增加收入 3.13 亿美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澳大利亚谷饲牛肉在华市场份额从 2024 年的 28% 大幅提升至 2025 年的 45%,彻底取代美国成为中国高端牛肉主要供应方。
澳大利亚的快速补位得益于多重优势。在产品层面,其谷饲牛肉雪花纹理均匀、脂肪含量适中,既适配中国高端餐饮的顶级牛排需求,也符合家庭炖煮、煎制的消费场景,且对华出口谷饲牛肉占比达 75%,与美国此前在华产品结构高度相似,消费者无需改变习惯即可接受。政策方面,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推动中澳关系回暖,2025 年 7 月双方达成 “降低农产品贸易壁垒” 共识,澳大利亚牛肉输华通关时间从 45 天缩短至 15 天,检验检疫流程简化 30%,政府还推出 5000 万澳元 “开拓新市场计划” 助力企业对接中国电商渠道,京东生鲜、天猫国际等平台上其牛肉销量显著增长。
价格与供应链优势更让澳大利亚竞争力凸显。澳大利亚谷饲牛养殖成本较美国低 20%,出口价格低 15%-20%,广州某进口肉类批发市场中,澳大利亚谷饲牛肉每斤批发价比美国便宜约 10 元;同时,澳大利亚距中国更近,海运周期比美国西海岸快 3 天,能更好保障牛肉新鲜度,且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升至 60%,降低了汇率风险,吸引大量中国经销商合作。
第三者观察:中国进口策略多元化对冲风险 全球肉类格局转向 “多元共治”
从中国上半年月均 8.57 亿美元的牛肉进口规模来看,国内市场需求依然稳定,但进口策略已明显向多元化调整以对冲风险。除澳大利亚外,巴西凭借量大价优成为中国基础牛肉主要供应国,2025 年 1-7 月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 4226 万吨(同期从美进口大豆 1657 万吨,同比降 42%),同时还与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加强肉类贸易合作,构建 “南粗北精” 的全球采购格局,既降低对单一供应商依赖,也提升了在全球肉类贸易中的话语权。
反观美国,短期难以打破困境。泰森、嘉吉等龙头企业在华销售额同比降 60%,转向日、韩市场却因容量不足(合计不足中国 1/5)难以消化产能;中小牧场主处境更艰难,加州肉牛拍卖价同比降 18%,部分不得不提前淘汰母牛,加剧未来产能萎缩风险。更严峻的是,牛肉贸易下滑还引发连锁反应,美国猪肉对华出口降 72%,全年预计损失超 20 亿美元,大豆、猪肉等农产品出口困境冲击美国中西部农场经济。澳大利亚咨询公司 Episode 3 指出,即便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美国重建市场信任至少需 3 年,而澳大利亚已与中国 15 个省份签牛肉直供协议、设保税仓库实现 “次日达”,美国恐面临市场份额 “永久流失”。
从全球视角看,此次中美澳牛肉贸易格局变动,正推动全球肉类贸易从 “单极主导” 向 “多元共治” 转变。澳大利亚的成功补位印证了全球化时代 “没有不可替代供应商” 的规律,各国需通过深化产业合作、优化供应链适配市场需求,而非依赖单边关税手段。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进口牛肉选择的多元化显著提升,而全球农业贸易也有望借此重构更公平合理的新秩序。





为食者造福,为养者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