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数据凸显市场突破,企业与政策形成合力
2025 年上半年,巴基斯坦在对华牛肉贸易中实现关键突破,以 103 万公斤的出口量、524 万美元的出口额及 139% 的同比增幅,正式取代传统供应国成为中国最大热处理熟牛肉来源地。这一数据与中国同期牛肉进口整体态势形成鲜明对比 ——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5 年 1-6 月中国累计进口牛肉 126 万吨,进口量同比下降 16.8%,而巴基斯坦在逆市中实现的高速增长,凸显其产品竞争力的快速提升。
巴基斯坦有机肉类公司 TOMCL(015-AQD-OMC)的表现成为此次突破的重要标志。这家总部位于卡拉奇、成立于 2010 年的上市企业,近期斩获价值 750 万美元的对华牛肉订单,创下其 2025-26 财年单年度最大出口承诺。该订单的达成得益于其构建的全链条安全追溯体系:从牧场管理、饲料供应到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的每个环节均实现精准监控,成功通过中国动植物检疫(SPS)标准审核。同时,TOMCL 针对性研发的五香牛肉、咖喱牛肉等熟制产品,精准契合中国消费者对便捷、健康肉制品的需求,成为打开市场的关键抓手。
规模化供应与合作优势筑牢市场地位
目前,中国海关已批准 3 家巴基斯坦肉厂对华出口去骨熟制牛肉,形成稳定的规模化供应能力。这些企业依托巴基斯坦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与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在控制生产成本的同时,严格遵循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使产品兼具性价比与安全性。以 TOMCL 为例,其近期完成的产能扩张项目已实现每月 300 公吨冷冻熟牛肉的新增产能,专门用于满足中国市场需求。
中巴两国的深度合作成为贸易增长的重要支撑。自 2023 年 6 月中国海关总署允许巴基斯坦热处理牛肉进口以来,双方通过政策对接、技术交流构建起完善的合作框架。“一带一路” 倡议推动下的物流通道优化,进一步降低了贸易成本,为牛肉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巴基斯坦牛肉的清真认证优势,也使其在满足中国穆斯林消费群体需求方面占据独特地位。
贸易格局生变,新兴力量改写市场规则
巴基斯坦的崛起恰逢传统供应国陷入困境。数据显示,2025 年 8 月美国对华牛肉进口量仅为 1158 吨,不足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1-8 月累计占比不足中国进口总量的 3%。产能瓶颈与政策壁垒导致的竞争力下滑,为巴基斯坦等新兴供应国提供了市场机遇。
业内观察认为,巴基斯坦的成功印证了 “品质管控 + 市场适配 + 政策协同” 模式的有效性:其建立的清真蛋白追溯体系保障了产品安全,向高附加值加工品的转型对接了市场需求,而中巴合作则提供了贸易便利化基础。这一模式不仅巩固了巴基斯坦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更为全球清真肉类贸易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路径。随着 TOMCL 等企业持续扩大产能,巴基斯坦牛肉对华出口有望在 2025-26 财年实现进一步突破。
为食者造福,为养者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