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相关文章

2025年10月17日肉牛羊价格综合分析

2025-10-173

一、肉牛肉羊价格态势:均现区域分化,北弱南强显著

(一)肉牛价格:主产与销区、批发市场同步分化

2025 年 10 月 17 日全国育肥牛均价 14.5 元 / 斤(环比降 0.3%、同比增 1.2%)。北方主产区下行:内蒙古赤峰林西 12.3 元 / 斤(周跌 1.2 元),河北张家口普通草地公牛 12.2-13.5 元 / 斤(近三月最低),山东聊城 13 元 / 斤(规模场集中出栏致供应增);南方销区坚挺:上海 16.5-17.1 元 / 斤(优质西门塔尔牛溢价 15%),广东揭阳 15.5 元 / 斤(餐饮复苏支撑需求),江西赣州 15.8 元 / 斤(加工企业采购量大)。
批发市场方面,北方北京新发地 55.75 元 / 公斤、天津韩家墅 66 元 / 公斤(猪肉低价 11.12 元 / 公斤分流消费);南方广州中南市场 73.5 元 / 公斤、深圳海吉星 75 元 / 公斤(高端冰鲜牛肉需求旺,溢价 20%)。

(二)肉羊价格:均价微降,品种价差拉大

2025 年 10 月 17 日全国活羊均价 12.8 元 / 斤(环比降 0.5%、同比增 1.2%),南北价差扩至 2 元 / 斤。北方主产区领跌:山西怀仁 12.27 元 / 斤(较国庆前降 0.13 元),内蒙古赤峰 30 斤寒羊公羔 540 元 / 只(周跌 5%),河北唐县 12.2 元 / 斤(近三月新低);南方销区韧性强:广东佛山黑山羊 35 元 / 公斤(环比持平),四川成都带骨羊肉 35.8 元 / 公斤(火锅旺季支撑,较北方高 15%-20%),浙江衢州湖羊 13.5-14.5 元 / 斤(优质品种溢价 10%)。
品种分化明显:30 斤湖羊公羔 600-650 元 / 只(较普通高 10%-15%),宁夏滩羊、内蒙古苏尼特羊等地理标志品种溢价 20%(一线城市商超超 80 元 / 公斤),普通肉羊约 60 元 / 公斤。

二、核心影响因素:供需、成本、政策成共因,区域差异显

(一)共性驱动因素

  1. 供应端:均存产能波动与进口冲击。肉牛能繁母牛存栏连降 18 个月,全国存栏 9817 万头(同比降 2.97%),北方集中出栏(周增 15%)但屠宰开工不足 60%;肉羊存栏 3.22 亿只(同比降 1.2%),出栏增 2.3%,北方因牧草不足提前出栏(周增 10%)。进口方面,肉牛云南、广西受边贸低价冲击,肉羊 1-9 月进口 42 万吨(同比增 8%),澳洲、新西兰冻羊肉到岸价 58 元 / 公斤(较国产低 6.5%)。
  1. 需求端:均遇淡季与替代挤压,高端逆势增长。北方牛肉、羊肉销量分别降 10%,南方牛肉团体采购降 8%、羊肉降 8%;猪肉(5.56 元 / 斤)、鸡肉(8 元 / 斤)与肉牛肉羊价差显著(肉牛 7-8 元 / 斤、肉羊 7-8 元 / 斤),分流消费。但上海、广州等城市高端市场增长,肉牛商超有机 / 雪花牛肉销量增 12%(溢价 30%-50%),肉羊有机 / 羔羊肉销量增 12%。
  1. 成本与政策:饲料成本高(玉米 2311 元 / 吨、豆粕 3215 元 / 吨),肉牛育肥成本 15-16 元 / 斤(散户亏 200-300 元),肉羊育肥成本 12.5-13 元 / 斤(散户亏损面 25%);政策均支持产业,肉牛依赖母牛补贴,肉羊获 12 亿元补贴(规模化率提至 65%)。

三、后市展望与操作建议:短期震荡,中期回暖

(一)后市共性:短期筑底,中期回升

短期(10 月底前):北方肉牛肉羊价格均临阶段性低点,肉牛或探 12-13 元 / 斤、肉羊 12-12.5 元 / 斤(接近成本线);南方均坚挺,肉牛 15-17 元 / 斤、肉羊 13-14 元 / 斤,南北价差或进一步扩大(肉牛超 4 元 / 斤、肉羊超 2 元 / 斤)。
中期(11 月后):随冬季消费旺季启动,肉牛均价有望回升至 15-15.5 元 / 斤(高端涨 8%-10%),肉羊回升至 13-13.5 元 / 斤(优质涨 8%-10%)。

(二)分主体操作建议

主体
肉牛建议
肉羊建议
养殖户
北方逢低补栏优质犊牛,南方压栏 500-600 斤架子牛
北方补栏 600 元 / 只以下优质羔羊、淘汰 50 公斤以上老羊,南方压栏 40-50 公斤中羊
贸易商
北方快进快出,南方布局高端牛肉冷链
北方快进快出,南方布局高端羊肉冷链
消费者
北方储备,南方选本地特色 + 关注电商促销
北方储备,南方选本地特色(黑山羊 / 湖羊)+ 关注电商促销

四、综合结论

2025 年 10 月中旬肉牛肉羊市场均处 “产能去化” 与 “消费淡季” 博弈期,短期区域分化是市场出清必然,中期随消费旺季与供应收紧,价格均有望修复。两者均需应对猪肉替代、成本压力,且消费升级为重要支撑;差异在于肉牛产能修复周期更长(能繁母牛需 2-3 年),肉羊品种溢价更突出,市场参与者需紧扣区域与品种差异应对。

本文内容仅为市场情况梳理与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操作指导,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相关决策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谨慎判断。




为食者造福,为养者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