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入冬后,犊牛的发病率总会悄悄上升 —— 冬季低温、密闭环境对犊牛影响不容忽视。今天就结合养牛人经验总结,聊聊冬季犊牛最容易得的病,还有那些管用的防治办法。
一、冬季犊牛多发疾病的类型
1.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
这是冬季犊牛的 “头号杀手”,每年 11 月降温后都得重点防。为了给牛舍保温,不少牧场会把通风口关得严严实实,可一进牛舍就能闻到闷浊的气味,犊牛们挤在一块儿,有的鼻子里还挂着清鼻涕,稍微一碰就咳嗽 —— 这就是 BRD 要找上门的信号。
这病的 “元凶” 特别杂,细菌、病毒、支原体都可能掺和进来,而且往往是好几种病原一起作乱。去年我家有头刚满月的犊牛,一开始只是打喷嚏,没两天就喘得厉害,兽医检查后说既有巴氏杆菌,又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治起来特别费劲,前前后后折腾了快一周才好转。
2. 混合感染性腹泻
犊牛腹泻在冬天也常见,我总结了俩主要原因:一是受凉,二是感染。去年冬天有次降温,我没及时给犊牛区加垫草,早上起来就看到两头小牛趴在湿冷的地面上,肚子一抽一抽的,没一会儿就拉了稀便,颜色发灰还带泡沫 —— 这就是冷空气冻着肚子,胃肠道蠕动太快闹的。
更麻烦的是,犊牛免疫力弱,一受凉就容易被病毒、细菌盯上。有次我家犊牛拉得厉害,兽医取样检测,发现既有轮状病毒,又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让小牛拉得脱水,眼睛都凹下去了,不仅得治病,还得补营养,光医药费就花了不少,更别提耽误小牛长个儿了。
二、防治措施
1. 优化养殖环境:暖、干、透是关键
我现在入冬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犊牛区,专门隔出一间小棚子,装了保温灯,还留了两个可调节的通风口 —— 既能保住温度,又不会闷得慌。最关键的是垫草,我每天天不亮就去换,得把底下受潮的全都清出去,新垫草要铺得厚实,让犊牛趴上去暖乎乎的,不像之前没注意时,有的犊牛冻得缩成一团,还打喷嚏。
今年我还特意给刚出生的犊牛买了保暖马甲,薄薄一层但特别挡风,穿到满月再脱,明显比去年没穿马甲的小牛少感冒。
2. 做好产房犊牛清洁:细节里藏着 “安全”
犊牛刚出生时最娇弱,粪口感染是大隐患。我现在专门买了带龙头的塑料桶,里面装着稀释好的新洁尔灭,还有一次性纸巾和手套 —— 每次用之前都得确认水温,必须是烧开后晾到 25℃的温水,凉了怕刺激小牛皮肤,热了又会烫伤。
擦的时候得有顺序,先擦眼睛周围,再擦鼻孔,最后擦嘴巴,中间脏了就换张纸巾,绝不能混用。我还会在乳胶手套外面再套一层塑料手套,擦完一头犊牛就把塑料手套扔了,下一头换新手套 —— 之前有次大意没换,结果两头犊牛都得了肠炎,现在想想都后怕,这细节真不能省。
3. 做好免疫和药物预防:提前 “打基础”
免疫程序是犊牛的 “保护伞”,我每年都会跟兽医一起定方案,哪针该什么时候打,一点都不敢错。尤其是给母牛打产气荚膜梭菌疫苗,必须打够两针,第一针打完隔 21 天再打第二针,就怕漏了针,初乳里抗体不够。去年有头母牛只打了一针,小牛生下来没几天就得了坏死性肠炎,虽然治好了,但长势明显比其他小牛慢,这亏可不能再吃了。
另外,我还会在犊牛的饲料里加少量黄芪多糖,兽医说这能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还能防病毒。今年加了之后,犊牛们的精神头确实比去年好,没怎么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
4. 做好饲喂工作:吃对了才有力气抗病
我一直觉得,犊牛的免疫力跟吃得好不好直接挂钩。现在喂的饲料都是按生长阶段配的,满月前重点补蛋白质,满月后加微量元素,每天都按点喂,量也固定 —— 之前试过随意喂,有的犊牛吃多了消化不良,有的吃少了没力气,后来定时定量了,应激少多了。
还有喂奶,现在我都先把奶过一遍巴氏灭菌机,70℃左右煮几分钟再喂。之前图省事直接喂生奶,有几头犊牛拉了肚子,后来才知道生奶里有不少微生物,灭菌后就安全多了。
5. 治疗措施:对症下手才管用
真碰到犊牛生病,得赶紧治,不能等。要是犊牛咳嗽、流鼻涕,我就把甘草、板蓝根磨成粉,混在少量精料里喂,再配合兽医给的抗生素注射,中西医结合着来。去年有头犊牛喘得厉害,这么治了三天就不咳了,比单用药见效快。
要是犊牛腹泻,先看有没有脱水 —— 要是眼睛凹、嘴巴干,就赶紧用温凉水冲口服补液盐,一点一点灌,不能急。之前有头犊牛脱水严重,灌了两次就精神多了,之后再用抗生素防继发感染,慢慢就好了。
另外,要是细菌性疾病,我会让兽医做药敏试验,选最管用的药,不盲目用抗生素;要是病毒感染,就多喂点黄芪多糖和维生素 C,帮犊牛提免疫力 —— 去年有头犊牛病毒感染,没打针,就靠补营养,一周就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