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质架子牛的科学选择
优质架子牛的选择是育肥成功的基础。理想的架子牛应具备以下特征:年龄在3岁左右(36-48月龄),这个年龄段的牦牛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育肥潜力大。健康状况良好,无任何疾病或外伤,这是确保育肥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体型方面,应选择背腰平直、胸宽深的个体,这样的体型结构预示着良好的生长发育潜力。此外,还要观察牦牛的采食行为和性情,优先选择采食积极、性情温驯的个体,这样的牦牛更容易适应舍饲环境,育肥效果更佳。
二、三阶段精细化饲养管理
1. 过渡期(进场1-15天):适应阶段的关键措施
过渡期是牦牛适应新环境的关键时期,需要循序渐进地调整饲养方式。进场第一天,应全部饲喂优质粗饲料,喂量控制在牦牛体重的1%,同时限制饮水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牦牛逐步适应新的饲养环境。第2-3天开始,可以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饲喂量,并允许自由饮水。到了第5-7天,可以让牦牛自由采食优质粗饲料。从第8天开始,需要逐步添加青贮饲料和精饲料,精饲料比例从35%逐步提高到65%。这个阶段的日粮营养标准为代谢能9.5兆焦/千克,粗蛋白含量14%。过渡期的精心管理能够有效减少牦牛的应激反应,为后续育肥打下良好基础。
2. 育肥前期(进场16-90天):促进生长的黄金期
育肥前期是牦牛骨骼和肌肉补偿生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牦牛已经适应了新的饲养环境和日粮,需要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促进增重和体格发育。日粮的精粗比应控制在65:35(以干物质计),代谢能提高到10.6兆焦/千克,粗蛋白含量维持在14%。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观察牦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饲喂策略,确保牦牛获得最佳的生长速度。实践证明,科学管理的育肥前期能够显著提高牦牛的整体生产性能。
3. 育肥后期(进场91天至出栏):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育肥后期是脂肪沉积和肉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通常持续约3个月。这个阶段需要通过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来增加胴体重,改善脂肪沉积和牛肉品质。日粮的精粗比仍保持在65:35(以干物质计),但代谢能进一步提高到11.1兆焦/千克,粗蛋白含量则适当降低到12%。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特别注意观察牦牛的体况变化,确保其达到最佳出栏标准。合理的育肥后期管理不仅能提高出栏体重,还能显著改善牛肉的品质和风味。
三、科学配方的全混合日粮
科学的日粮配方是育肥成功的技术保障。
根据牦牛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我们推荐以下全混合日粮配方:
原料 | 过渡期(%) | 育肥前期(%) | 育肥后期(%) |
麦秸 | 31.0 | 10.0 | 7.0 |
燕麦青贮 | 4.6 | 13.0 | 10.0 |
燕麦草 | 3.0 | 20.0 | 23.0 |
玉米 | 3.0 | 15.0 | 22.0 |
小麦 | 15.0 | 17.0 | 19.0 |
麸皮 | 23.0 | 4.0 | 3.0 |
豆粕 | 4.5 | 13.0 | 8.0 |
菜籽粕 | 12.0 | 4.0 | 4.0 |
添加剂 | 4.0 | 4.1 | 4.1 |
日粮的营养指标也随阶段变化:过渡期代谢能9.5兆焦/千克,粗蛋白14%;育肥前期代谢能10.6兆焦/千克,粗蛋白14%;育肥后期代谢能11.1兆焦/千克,粗蛋白1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控制在合理范围,确保消化吸收效率。
四、精准判断出栏时机
准确把握出栏时机对养殖效益至关重要。当牦牛出现以下特征时,即可考虑出栏:体膘丰满,皮肤褶皱少,看不到明显的骨骼外露;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到正常采食量的1/3或为体重的1.5%,活动意愿降低;臀部丰满,尾根两侧明显隆起;前胸突出且圆大;后背平展,颈部粗壮,驼峰凸起。这些特征表明牦牛已经达到最佳育肥状态,继续饲养可能造成饲料转化率下降,影响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