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供给角度分析,持续降雨使得玉米的供应数量明显减少。据网络综合消息,山东地区玉米的供应数量显著减少,从之前每天较高水平,下降到了当前的较低水平。虽然当前供应仍维持一定规模,但相比之前已经大幅降低。供应数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山东玉米价格停止下跌并开始上涨。不过,这次价格回升并不代表市场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正值玉米集中收获期,国庆节过后还会迎来更大规模的收获。可靠消息显示,“后期玉米供应数量肯定还会再次增加”,这说明此次价格上涨只是暂时的,缺乏长期支撑。
更为关键的是,连续雨水引发了玉米质量问题,进一步左右了价格短期走向。河南此前因降雨已出现部分玉米质量问题,当前该情况呈扩大态势,导致当前上量的玉米中优质粮占比偏低。正是基于这一现实,企业选择提价,且提价目的明确:一是 “促粮”,缓解短期上量不足的压力;二是 “促优质粮”,满足生产对高质量原料的需求,并非因市场整体供需紧张而主动涨价,本质是对质量短缺的应对,而非价格趋势性上涨的信号。
从市场长期逻辑来看,华北雨水的影响并未触及玉米价格稳定的核心条件。分析认为,玉米市场要实现稳定需满足两大条件:一是情绪转变,即卖粮主体惜售情绪增加与收购主体抄底情绪上升,但当前部分玉米因难以储存需快速出手,惜售情绪难以全面形成,且收购主体因等待 “触底信号” 迟迟未行动;二是政策维稳,目前玉米虽部分地区跌至成本线,且节后需应对更大规模集中收获,政策端 “快要出手” 但尚未落地,市场缺乏稳定的关键支撑。
综上,华北连续雨水通过影响上量与质量,催生了玉米价格的阶段性回调,但并未改变市场短期供大于求的格局 —— 后续上量增加与政策未落地的现实,决定了玉米 “远没有到止跌回涨的时候”,短期仍将处于震荡状态,雨水的影响仅停留在短期供需调节层面,未改变市场整体趋势。
为食者造福,为养者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