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养兔技术



功能型4%幼仔兔预混料
相关文章

兔子几种常见传染病介绍

2012-12-2625385
兔瘟(病毒性出血症)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原为兔出血症病毒,呈球形。病兔体内以肝脏含毒量最高。病毒经甲醛灭活后,可保留兔疫原性。病兔不分季节,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尖叫,口鼻流血死亡。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未经免疫的家兔可达100%死亡。


1.临床症状:最急性病兔,突然抽搐惨叫几声而死。急性的,病兔体温升高到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数小时后体温急剧下降,呼吸急促,惊厥,蹦跳,倒地抽搐,尖叫死亡。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8~72小时.康复兔带毒。


2,病理变化:死兔躯体呈角弓反张,鼻孔流出鲜红色分泌物。鼻腔、气管粘膜有点状或弥漫性出血,气管内充满大量的泡沫状液体,肺脏出血,心包水肿,心脏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脾脏淤血肿大,有点状出血或出血斑,质脆色深,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胆囊增大,充满暗绿色浓稠胆汁,粘膜脱落,胃粘膜脱落,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有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有针尖大出血点。


3.防治措施:①治疗:应用高免血清有一定效果。每只兔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对症疗法进行治疗。②预防:兔舍定期消毒,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不从疫区购种兔,引进种兔要严格检疫,经在隔离舍饲养确实无病时,方可进场。发生疫情时,要封锁隔高,禁止出售家兔及产品,病死兔一律深埋或焚烧。兔笼、用具、污染的饲料、饮水及排泻物要彻底消毒。改饮凉开水,青饲料用0.5%高锰酸钾水洗涤后晾干喂给。受疫区威胁区,用兔瘟灭活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传染性口炎


本病常在养兔场广泛流行,其特征为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性炎症,并伴有大量流涎,故又称流涎病。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成员,主要存在于病免的水泡液、水泡皮及局部的淋巴结内。病兔为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主要侵害1~3月龄的仔兔,成年兔发病较少。发病率可达70%左右,死亡率达50%。饲养不当,喂食霉烂和带刺饲料,口腔损伤等可诱发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5~7天。病初期口腔粘膜潮红,随后在唇、舌、硬腭和口腔粘膜等处出现充满含纤维素的清澈液体性水疱,不久破溃形成烂斑和溃疡,同时大量流涎。如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则造成唇和舌坏死,而有恶臭味。随着流涎,使下颚、髯、颈、胸部和前爪沾湿,该处的绒毛粘成一片。局部的皮肤,由于经常浸湿和刺激,而发生炎症和脱毛。由于口腔损害,食欲减退或拒食,随着损害严重,则发热,沉郁,腹泻,虚弱,日渐消瘦,病程5~10天因衰竭而死亡。死亡率在50%左右。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口腔粘膜、舌和唇粘膜有水疱、糜烂和溃疡。咽、喉头部有多量泡沫样的唾液,唾液腺肿大发红。胃扩张,充满粘稠的液体。肠粘膜特别是小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尸体十分消瘦。


3.防治措施:治疗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治疗,每千克体重0.1克内服,每天1次,连服数天,井用苏打水作为饮水。也可用抗生素治疗,控制继发感染。口腔用2%硼酸液或明矾水冲洗,也可用碘王1%溶液冲洗,涂搽碘甘油。同时对症疗法,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软嫩易消化饲料。


预防本病发生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发霉变质和能刺伤口腔的饲料,春秋两季搞好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引进病兔。健康兔群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预防,每千克精料拌入5克,连用3~5天。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并加强护理,兔舍、兔笼及用具等用2%火碱液,或20%草木灰水,或2%碘王消毒。


兔粘液瘤病


本病是以眼睑和耳根皮下发生粘液瘤性肿胀为特征,由粘液瘤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粘液瘤病毒属于痘病毒属第五亚群,主要存在于病兔体液,特别是病兔病变部位皮肤的渗出液中。病兔为主要传染源。除直接接触病兔或其污染物外,节肢动物特别是蚊子、跳蚤、蝇、虱、疥螨等吸血昆虫为主要传播者。本病只兔发生,不感染人。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2~8天。急性病例呈现耳聋,体温升高42℃,眼睑水肿,2天内死亡。大多数病例发病后5~7天眼睑水肿、下垂,肛门、生殖器及口、鼻周围发炎、水肿。由于皮下组织的粘液性水肿,头部呈狮子头形状。耳朵也剧烈肿胀而下垂。后期出现皮肤出血,发生鼻炎和肺炎。流行后期一般良性经过,只在体表发生分散孤立的粘液瘤结节,萎缩破溃,被痂皮覆盖。


2.病理变化:剖检最突出的变化是皮肤肿瘤和皮肤以及皮下显著水肿。特别是颜面部和天然孔周围的水肿。皮肤出血,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胃肠道粘膜下有淤血。


3.防治措施:本病无特异治疗方法,可用磺胺类或抗生素类药物对症治疗。我国目前无本病发生的报道,从国外引兔时要严格检疫,防止本病的传入。控制传染媒介,消灭各种吸血昆虫,坚持消毒制度,定期接种疫苗。兔群一旦发生此病,应坚决采取扑杀、消毒、焚烧等措施。对假定健康群,立即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兔痘


本病以鼻腔、结膜渗出液增加和皮肤红疹为特征,由兔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致死性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兔的肺、肝、脾、血液之中,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8周。多数常用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本病毒毒力强,经呼吸道感染后,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再经眼、鼻分泌物污染空气传播给易感兔。传播快,仔兔死亡高于成年兔的2倍,可达70%左右。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2~14天,新疫区短,老疫区长。痘疱型,初期发热,体温升至41℃,厌食,流鼻液,呼吸困难。腹股沟、胭淋巴结肿大而坚硬。此时皮肤上出现红斑,后发展为丘疹,中央凹陷坏死,相邻组织水肿、出血,最后丘疹结节干燥、结痂。病灶多见于耳、口、眼、腹部、背部和阴囊处。因而引起眼羞明、流泪,继而发生眼睑炎,化脓性眼炎或溃疡性角膜炎,口腔、鼻腔水肿、坏死以及生殖器官周围水肿。神经系统受损伤时,很快出现运动失调,痉挛,眼球震颤,肌肉麻痹。有时腹泻和孕兔流产。常在发病后5~l0天出现死亡。非痘疱型,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烧,舌唇部粘膜有少量散在丘疹,有时发生结膜炎和腹泻,于感染后一周死亡。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皮肤、颜面、口腔、上呼吸道及肝、脾、肺等器官出现丘疹结节,周围组织水肿或出血。心脏有灶性损害。肺脏布满灰白色小结节,呈弥漫性肺炎及灶性坏死。肝脏肿大,呈黄色,有许多灰白色结节和小坏死灶。脾脏肿大,有灶性结节和坏死区。睾丸水肿和坏死。子宫布满白色结节,有的发生灶性脓肿。肾上腺、甲状腺、胸腺和唾液腺都有坏死灶。


3.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平时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引入传染源,加强消毒,发现病兔及时隔离处理。兔群受到本病威胁时,可用牛痘疫苗作紧急预防接种。


仔兔轮状病毒病


本病以仔兔腹泻为特征,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兔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肠内容物及粪便中。病兔及带毒兔是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发生于2~6周龄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成年兔隐性感染而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本病常呈突然爆发,迅速传播。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根除而每年连续发生。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18~96小时。突然爆发,病兔昏睡,减食或绝食,排出稀薄或水样粪便。病兔的会阴部或后肢的被毛都粘有粪便,体温不高,多数于下痢后3天左右,因脱水衰褐而死亡,死亡率可达40%。青年兔、成年兔大多不表现症状,仅有少数表现短暂的食欲不振和排软便。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空肠和回肠部的绒毛呈多灶性融合和中度缩短或变钝,肠细胞中度变扁平。肠腺轻度到中度变深。某些肠段的粘膜固有层和下层轻度水肿。


3.防治措施:坚持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不从本病流行的兔场引进种兔。发生本病时,及早发现立即隔离,全面消毒,死兔及排泻物、污染物一律深埋或烧毁。有条件时,可自制灭活疫苗,给母兔免疫保护仔兔。


密螺旋体病(兔梅毒)


本病是家兔和野兔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外生殖器官、颜面部及肛门部的皮肤和粘膜发生炎症,出现水肿、结节相溃疡,患部淋巴结发炎为特征。病原为密螺旋体,主要存在于病兔外生殖器的病灶内。本病又称兔梅毒病。只成兔经交配传染。其他兔不受感染。本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纤细螺旋状微生物。菌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5~30天,长的可达3个月。病初可见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发红、水肿、形成粟粒大的小结节,随后流出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结成棕色的痂,剥去痂皮,可露出溃疡面,创面湿润,稍凹下,边缘不整,易出血,周围组织水肿。腹股沟、胴淋巴结肿胀。损伤部位呼吸困难。腹股沟、胭淋巴结肿大而坚硬。此时皮肤上出现红斑,后发展为丘疹,中央凹陷坏死,相邻组织水肿、出血,最后丘疹结节干燥、结痂。病灶多见于耳、口、眼、腹部、背部和阴囊处。因而引起眼羞明、流泪,继而发生眼睑炎,化脓性眼炎或溃疡性角膜炎,口腔、鼻腔水肿、坏死以及生殖器官周围水肿。神经系统受损伤时,很快出现运动失调,痉挛,眼球震颤,肌肉麻痹。有时腹泻和孕兔流产。常在发病后5~l0天出现死亡。非痘疱型,表现为食欲减退,发烧,舌唇部粘膜有少量散在丘疹,有时发生结膜炎和腹泻,于感染后一周死亡。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皮肤、颜面、口腔、上呼吸道及肝、脾、肺等器官出现丘疹结节,周围组织水肿或出血。心脏有灶性损害。肺脏布满灰白色小结节,呈弥漫性肺炎及灶性坏死。肝脏肿大,呈黄色,有许多灰白色结节和小坏死灶。脾脏肿大,有灶性结节和坏死区。睾丸水肿和坏死。子宫布满白色结节,有的发生灶性脓肿。肾上腺、甲状腺、胸腺和唾液腺都有坏死灶。


3.防治措施:主要是加强平时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引入传染源,加强消毒,发现病兔及时隔离处理。兔群受到本病威胁时,可用牛痘疫苗作紧急预防接种。


仔兔轮状病毒病


本病以仔兔腹泻为特征,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仔兔的一种肠道传染病。轮状病毒属于呼肠弧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肠内容物及粪便中。病兔及带毒兔是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发生于2~6周龄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成年兔隐性感染而带毒,不表现临床症状。本病常呈突然爆发,迅速传播。一旦发生本病,不易根除而每年连续发生。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为18~96小时。突然爆发,病兔昏睡,减食或绝食,排出稀薄或水样粪便。病兔的会阴部或后肢的被毛都粘有粪便,体温不高,多数于下痢后3天左右,因脱水衰褐而死亡,死亡率可达40%。青年兔、成年兔大多不表现症状,仅有少数表现短暂的食欲不振和排软便。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空肠和回肠部的绒毛呈多灶性融合和中度缩短或变钝,肠细胞中度变扁平。肠腺轻度到中度变深。某些肠段的粘膜固有层和下层轻度水肿。


3.防治措施:坚持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不从本病流行的兔场引进种兔。发生本病时,及早发现立即隔离,全面消毒,死兔及排泻物、污染物一律深埋或烧毁。有条件时,可自制灭活疫苗,给母兔免疫保护仔兔。


密螺旋体病(兔梅毒)


本病是家兔和野兔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外生殖器官、颜面部及肛门部的皮肤和粘膜发生炎症,出现水肿、结节相溃疡,患部淋巴结发炎为特征。病原为密螺旋体,主要存在于病兔外生殖器的病灶内。本病又称兔梅毒病。只成兔经交配传染。其他兔不受感染。本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纤细螺旋状微生物。菌体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能很快将其杀死,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5~30天,长的可达3个月。病初可见外生殖器和肛门周围发红、水肿、形成粟粒大的小结节,随后流出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结成棕色的痂,剥去痂皮,可露出溃疡面,创面湿润,稍凹下,边缘不整,易出血,周围组织水肿。腹股沟、胴淋巴结肿胀。损伤部位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可因搔抓而由患部带至其他部位如鼻、眼睑、唇和爪等。慢性感染部位多呈干燥鳞片状,稍有突起。本病进展缓慢,可持续数月。病兔体况一般无异常变化。患病母免失去配种能力.受眙率下降,所生仔兔存活率差。


2,病理变化:剖检所见主要是生殖器官的病变,病料切片可见腹股沟和腮淋巴结有大的生发中心增生,其中有许多不成熟的淋巴网状细胞。表皮溃疡区邻近真皮处存在许多多形核白细胞,


3.防治措施:对无病兔群要严防引进病兔,对引进的兔要隔离观察1个月,无病者方可入群饲养。配种时要进行临床检查或做血清学试验,健康者方可参加配种。对病兔或疑视病兔停止配种,隔离治疗,严重者淘汰。情除污物,用火碱、消毒净或来苏儿消毒环境及用具,


兔巴氏杆苗病


本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出血性败血症变化为主,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由于病原感染部位不同,而出现败血症、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等病症。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浓染的短杆菌。为家兔鼻粘膜常在菌,由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好,或转群运输及其他疾病等应激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本病的发生。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粘膜伤口感染,而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如采取措施不当,可造成大批死亡。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不定,急性的数小时,一般为2~5天。因临床病原菌侵害的部位不同,症状表现不一样。


传染性鼻炎:病原菌侵害鼻粘膜,以浆液性、粘液性或粘液脓性鼻液为特征的鼻炎和副鼻窦炎。表现为鼻腔经常有渗出物流出,病兔用前爪摩擦外鼻孔。打喷嚏,咳嗽,呼吸困难,渐陷于消瘦而死亡。


地方流行性肺炎:最初病兔厌食,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常不出现体征就很快死亡。


中耳炎:一般看不到临诊体征。主要表现为歪头斜颈。如果中耳炎严重感染蔓延到内耳或脑,病兔向着头倾斜的方向翻滚,直到靠墙为止。采食和饮水困难,当脑膜受害时,出现共济失调及神经症状。


2.病理变化:因病程和严重程度而异。急性病例上呼吸道粘膜充血和出血,气管粘膜充血,有多量红色泡沫。肺充血、出血和水肿或发生肺炎、胸膜肺炎。心内膜有出血斑点,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和出血。肠道粘膜充血和出血。胸腹腔内均有淡黄色积液。慢性的多在皮下、淋巴结、乳腺、子宫和肺或耳内见有脓肿,有化脓性炎症。鼻腔渗出浆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鼻孔周围的皮肤发炎。


3.防治措拖:治疗可用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2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5天。庆大霉毒每只兔2~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0.05~0.2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或口服,连用5天。喹乙醇每千克体重50毫克,每天2次口服。氧氟沙星每千克体重0、2~0.3毫升,每天2次,连用5天。此外,应用土霉素、长效磺胺等治疗也有效。慢性鼻炎型病例可用青、链霉素滴鼻(每毫升各2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5~7天。同时土霉素碱0.3%拌料喂给,每天1次,连用5天,有条件时,可用高免血清治疗,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4~6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效果显著。


预防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搞好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消除一切应激因素,可减少本病的发生。第二,种兔场定期检疫。引进种兔要隔离观察,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第三,加强防疫,不与其他动物混养,坚持经常消毒制度,经常检查兔群,发现病兔尽早隔离治疗,严格淘汰病兔,兔舍、兔笼用1%碘王或0.1%消毒净消毒,用具用2%火碱水洗刷消毒。第四,兔群每年接种巴氏杆菌灭活苗或兔瘟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2次(半年1次),发生疫情时,也可用于紧急预接种。


兔魏氏梭菌病


本病又称兔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A型魏氏梭菌所产生外毒素引起的肠毒血症。以急性腹泻、排黑色水样或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粘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除哺乳仔兔外,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对本病均有易感性。l~3月龄毛兔及獭兔发病率最高,主要经消化道或伤口传染。病原体为革兰氏阳性两端稍钝圆的肠大杆菌,存在于病兔消化道及土壤和水源中,能产生外毒素,引起高度致死性中毒症。常年均有发生,在春秋两季因饲养管理不良及各种应激因素诱使本病爆发。


1.临床症状: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排黑色水样粪便,有特殊腥臭味,体温不高,在水泻的当天或第二天即死亡,大多数都为急性经过。少数病例病程稍长,最终死亡。


2.病理变化:剖检所见胃底粘膜脱落,有大小不一的溃疡。肠粘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盲肠和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薄内容物,有腐败臭味。肝脏变脆,脾呈深褐色。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呈树枝状。


3.防治措施:病初可用特异性高免血清进行治疗,每千克体重2~3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疗效较显著。最好配合药物治疗,可选用喹乙醇,每千克体重5毫克口服,每天2次,连用4天。还可用金霉素或红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l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同时要注意配合对症疗法,防止脱水,静脉或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并加入维生素B1和C补充体液,内服食母生(每兔5~8克)和胃蛋白酶(每兔1~2克),保护胃肠道粘膜,治疗效果更好。


本病的预防工作很重要,应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应激因素,少喂含有高蛋白质的饲料和过多的谷物类饲料。严禁引进病兔,坚持各项兽医卫生制度。一旦发生疫情,应立即隔离淘汰病兔。兔舍、兔笼及用具用3%热火碱水消毒;再使兔用0.1%消毒净水喷洒。病死兔及其分泌物和排泻物一律深埋或烧毁。并注意灭鼠灭蝇。应用魏氏梭菌灭活苗进行预防接种,每年2次,可防止本病发生。还可紧急预防接种魏氏梭菌灭活苗或用金霉素粉0.1%或土霉素粉0.2%拌料,连喂5天可预防本病。


兔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爆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肠道疾病。以水样或胶冻样粪便和严重脱水为特征,又称粘液性肠炎。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卵圆形杆菌,存在于兔的肠道内,正常情况不引起发病。当饲养条件差,管理不当,气候环境突变及其他应激因素,或患某些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发病。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兔,特别是断奶前后易发生,成年兔很少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旦流行,死亡率很高。


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4~6天。最急性病兔无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急性者1~2天内死亡,慢性者经7~8天,由于下痢消瘦衰竭而死亡。病兔体温不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部由于充满气体和液体而膨胀,剧烈腹泻,肛门、后肢、腹部及足部的被毛被粘液及黄色水样稀便玷污,常带有大量胶冻状粘液和一些两头尖的粪便。病兔四肢发冷,磨牙,流涎,眼眶下陷,迅速消瘦。


2.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胃膨大,充满大量液体和气体,胃粘膜上有出血、十二指肠充满气体和染有胆汁的粘液。回肠、空肠和结肠充满半透明胶冻样粘液,将细长、两头尖的粪便包埋其中,并伴有气泡。肠道粘膜充血,出血,水肿。胆囊扩张,粘膜水肿。肝脏、心脏局部有点状坏死病灶。


3.防治措施:本病有很多药物治疗有效,但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菌株,最好先从病死兔分离细菌做药敏试验,选出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可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治疗。如:链霉素,每千克体重0.5~1万单位,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氯霉素,每只兔50~100毫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用粉剂口服每兔0.1克,每天2~3次,连用5天。痢特灵粉,每千克体重15毫克口服,每天3次,连用3~5天。磺胺脒,每千克体重0.1~0.2克口服,每天3次,连用3~5天。还可用大蒜酊每兔每次口服2~3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要实行对症疗法,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及收敛药物,防止脱水,保护肠粘膜,促进治愈。


预防要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舍卫生,定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特别在断奶前后饲料品种、品质要稳定。可在断奶前后用药物预防本病发生,用万分之二氯霉素或痢特灵粉拌料,连用5天。常发本病的兔场,可用本场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制成氢氧化铝或蜂胶灭活苗,20~30日龄仔兔,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l毫升,对控制本病发生有一定效果。


兔波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波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广泛传播的慢性呼吸道病。以鼻炎、支气管肺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本病经呼吸道感染,因气候骤变,强烈刺激性气味,感冒等引起发病.


1.临床症状:本病分为鼻炎型和支气管肺炎型。多数鼻炎型病兔鼻腔粘膜充血,流出多量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通常没有脓性.支气管炎型,长期鼻炎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打喷嚏,呼吸加快,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病程很长。


2.病理变化:剖检变化主要在呼吸道。可见鼻腔粘膜、支气管粘膜充血,有多量浆液、粘液或脓性液体。肺脏有大小不等的脓疱,胸膜炎或胸腔积脓和肌肉脓肿,肝脏有豆粒大脓疱,脓疱内积满粘稠白色脓汁。还可引起心包炎。、3.防治措施:本病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有治疗效果。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l万单位,每天2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000~1500单位,每天2次肌肉注射。红霉素,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如新诺明粉,0.04%拌料。对脓疱型病兔无治疗效果应及时淘汰。


做好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舍内适宜温度、湿度,通风良好,避免异常气味刺激,及时淘汰有鼻炎症状的病兔,定期消毒。查明发病原因,消除外界刺激因素。新引进种兔时,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细菌检查阴性方可混群。按免疫程序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野兔热


本病是由土拉伦斯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土拉伦斯杆菌病。以体温升高,肝、脾、淋巴结肿大、坏死为特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多形态,野生啮齿动物为本菌的主要携带者,通过其污染的水源、饲料及用具,经消化道、呼吸道、伤口等感染给人及家畜。


1.临床症状:急性病兔不出现症状很快死亡。多数病兔病程长,呈高度消瘦和衰竭。体表淋巴结(颌下、颈下、腋下、腹股沟)肿胀发硬,鼻腔发炎。体温升高l~1.5℃。


2.病理变化:根据病程长短而不同。急性败血死亡病例,剖检无明显病变。病程较长的病兔,淋巴结显著肿大,呈深红色,并伴有灰色针头大坏死结节,脾、肝、肾肿大,表面有灰白色、粟粒大坏死点,肺充血并有块状肝变区。


3.防治措施:本病初期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后期治疗效果不好。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链霉素,每千克体重0.5~l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氧氟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0.3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预防本病要注意灭鼠杀虫和驱除体外寄生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经常进行兔舍、兔笼及用具的消毒。严禁野兔进入养兔场。发病兔及时隔离,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兔扑杀,尸体及分泌物焚烧,彻底消毒。疫区可试用弱毒菌苗预防接种。人接触本病时要注意防止被传染。


兔李氏杆菌病


本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家畜、家禽、鼠类及人共患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死亡或流产为特征,病畜禽为传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粘膜而传染,啮齿类动物为贮存宿主,大都经吸血昆虫传播。发病率不高,死亡率很高。


1.临床症状:潜伏期2~8天,症状表现可分三种类型。急性型,常见幼兔。病兔体温升高40℃以上,精神沉郁,不吃,鼻腔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经l~2天内死亡。亚急性型,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全身震颤,眼球凸出,作圈状运动,头颈偏向一侧,运动失调等。怀孕母兔流产或胎儿干化,经4~7天死亡。慢性型,主要表现为母兔子宫炎、流产并从阴道内流出红褐色分泌物。康复后长期不孕。


2.病理变化:急性和亚急性病死兔剖检可见肝、心肌、肾、脾有散在针头大坏死点,肠系膜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水肿。胸腔、腹腔和心包内有清澈的液体。皮下水肿,肺出血性梗死和水肿。慢性病例同急性病例相似,脾和淋巴结肿大,子宫内积有脓性渗出物或暗红色液体,子宫壁有坏死灶和增厚。


3,防治措施;病初期可用药治疗: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4万单位,每天3次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500单位,每天2次肌肉注射。磺胺5—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2毫升,每天2次肌肉注射,均可收到很好效果。


本病预防要做好灭鼠和防止其他畜禽进入,一旦发病及早隔离治疗或淘汰,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人感染本病。


兔链球菌病


本病是由一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症。溶血性链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寄生于健康免的呼吸道、口腔和阴道中,经呼吸道粘膜或扁桃体而传染。春秋多发,主要危害幼兔。


I.临床症状:病兔体温升高,不吃,精神沉郁,呼吸困难,间歇性下痢和死广为特征。


2.病理变化:皮下组织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脾脏肿胀,出血性肠炎,肝脏、肾脏呈脂肪性变性。


2.防治措施:对病兔可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治疗。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4万单位,每天2~3次肌肉注射,连用3~4天。氨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13~4天。磺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2~0.3克,内服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凉感冒,减少诱发因素。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兔舍、兔笼及用具全面消毒。可用1%碘王或用0.1%消毒净喷洒洗刷,未发病兔采用磺胺类药物预防,每只免100~200毫克,每天分2次内服,连用5天。


兔葡萄球菌病


本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以致死性脓毒败血症和各种器官的化脓性炎症为特征。病原体存在于自然环境及动物的体表、粘膜、皮肤、肠道、扁桃体等;经创口及天然孔或直接接触感染。兔最易感。


1.临床症状:根据病菌侵入的部位和扩散的情况不同,表现多种不同症状。潜伏期2~5天。


①脓肿及转移性脓毒血症:在全身各部位皮下或肌肉、内脏器官形成一个或几个脓肿。病变部初期红肿、硬实,后形成脓肿,大小不一。皮下脓肿经1~2个月后能自行破溃,流出脓汁,破溃口经久不愈。脓液通过抓伤和血流扩散到其他部位,当脓肿向内破溃时,即发生全身性感染,呈现脓毒血症,病兔迅速死亡。


②乳房炎:母兔产仔初期由乳头或乳房皮伤而感染。体温升高,乳房发硬或紫红或蓝紫色,逐渐增大,乳汁中混有脓液或血液。


③仔兔急性肠炎:仔兔吃了患乳房炎母免的乳汁而引起急性肠炎。全窝发病,肛门周围被毛污秽、腥臭,患兔昏睡;体质衰弱,经2~3天死亡。


④仔兔脓毒败血症:仔兔出生后2~3天,皮肤上出现粟挫大的脓肿,多数病兔在2~5天呈败血症死广。少数病兔的浓疱逐渐变干、消失而痊愈。


⑤脚皮炎:在兔脚掌心和侧面皮肤开始出现充血、发红、肿胀和脱毛,继而形成不愈的溃疡,病兔行动困难,食欲减退;消瘦。如发生全身感染,呈败血症死亡。


2.病理变化:病兔不同部位皮下和内脏器官有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脓疱,疱膜完整,内含浓稠的乳白色脓液或破溃而流出脓汁。


3.防治措施:本病治疗可用红霉素与氯霉素联合应用


或用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另外对局部进行药物处理。红霉素每千克体重4~8毫克,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静脉注射每天2次;氯霉素每千克体重60~10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3次。磺胺5—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5毫升,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局部脓肿与溃疡按常规外科处理,清洗,涂搽5%龙胆紫或碘酒、青霉素、红霉素软膏。


预防本病的发生,可用0.2%土霉素粉或0.04%新诺明粉拌料,连喂3~5天,还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制成灭活苗,每兔皮下注射l毫升,预防本病的流行。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兔笼、产箱清洁卫生,防止创伤发生。经常坚持消毒。


兔沙门氏菌病


本病是由鼠伤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并伴有下痢和流产为特征。幼兔和怀孕母兔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1.临床症状:除个别病例突然死亡外,一般呈腹泻,体温升高,不吃,精神沉郁。母兔从子宫及阴道流出脓样的排泻物,阴道粘膜水肿、充血。孕兔发生流产并引起死亡。如流产后康复,不易受胎。


2.病理变化:突然死亡病例可见胸、腹腔脏器有淤血点,出血斑块,腔内有多量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流产兔子宫肿大,粘膜和浆膜充血,并有化脓性子宫炎。肝表面声黄色针头大坏死灶,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


3.防治措施:本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用药治疗。常用氯霉素每千克体重60~100毫克,每天3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内服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0.2~0.5克,每天2次,连用3~5天。还可用大蒜汁内服,每次1汤匙,每天3次,连用7天。


防止易感兔与传染源的接触。一旦发病,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兔舍、笼具彻底消毒,用凝集反应检出阳性兔治疗或淘汰。可以在本场分离到沙门氏菌制成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防止本病的发生。


毛癣病


本病是由真菌毛癣霉与小孢霉感染皮肤表面及毛囊和毛干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以兔的皮肤呈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脱毛、断毛及皮肤炎症为特征。健康兔与病兔直接接触传播或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幼龄兔易感。


1.临床症状:病兔开始多发生在头部、嘴周围及耳朵,继而出现在肢端和腹下。患部以环形、突起、带灰色或黄色痢为特征,3周左右痂皮脱落,呈现小的溃疡,造成毛根和毛囊的破坏。如并发细菌感染,引起毛囊脓肿。有时皮肤出现环形秃毛斑,以及皮肤炎症等变化。


2.防治措施:治疗可用局部处理及全身疗法。患部剪毛,用软肥皂水洗拭软化除去痂皮,涂搽10%水杨酸软膏、制霉菌素软膏等,每天2次。同时用灰黄霉素,每千克体重25毫克制成水悬剂内服,每天1次,连用2周,效果很好。还可用克霉唑片剂,每兔内服0.3克,每天2次,连用7~10天。


消灭鼠类,保持兔舍、笼具清洁卫生,定期用2%碳酸钠或0.1%消毒净消毒。经常枪查兔体被毛及皮肤状态,发现病兔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病兔污染物彻底消毒,防止本病发生。


兔结核病


本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肺、肾、肝、胸膜、心包、支气管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结节性肉芽肿及消瘦为特征。病原主要是牛型结核杆菌,禽型和人型结核杆菌也能引起兔发病。本病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脐带、交配而传染。结核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很强,但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1.临床症状:病兔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日益衰弱,消瘦,咳嗽,呼吸困难。粘膜苍白,眼睛虹膜变色,晶状体不透明,体温稍高。患肠结核病兔呈腹泻。有些病例四肢关节肿大或骨骼变形,脊椎炎和后躯麻痹。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尸体消瘦并呈淡黄色至灰色。肝、肺、肋膜、腹膜、肾、心包、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等部位出现坚实的结节,肾结核较为少见。结核结节大小不一,中心有坏死干酪样物,外面包有一层纤维组织性的包膜。肺中的结核灶可发生融合,并可形成空洞。肠道发生结核时,肠淋巴结肿大,有干酪样坏死灶,与之相对应的粘膜脱落而引起溃疡。


3.防治措施:本病的治疗意义不大。重点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坚持经常消毒制度和防疫制度,防止其他动物进入兔舍。患有结核的人员不能做饲养员。过去养过畜、禽场特别是患过结核病的场,未经消毒不可饲养家兔,引进家兔要从无病场采购并隔离检疫,发现本病立即淘汰。


兔坏死杆菌病


本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以皮肤、头面部及颈部皮下组织、口腔粘膜的坏死,溃疡和脓肿为特征。病原为革兰氏阴性的多形态杆菌。主要经损伤的皮口腔与消化道粘膜而传染。多散发。


1.临床症状:病兔停止采食,流涎,体重迅速减轻。唇部、口腔粘膜和齿龈、脚底部、四肢关节及颌下、颈部以至胸前等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坏死性炎症,形成脓肿、溃疡。病灶破溃后散发恶臭气味。


2.病理变化:剖检可见口腔粘膜、齿龈、舌面、颈部和胸部皮下、肌肉坏死。淋巴结肿大,并有干酪样坏死灶。多数病例在肝、脾、肺等处有坏死灶和胸膜炎、心包炎。坏死组织有特殊臭味。


3,防治措施:首先将局部彻底除去坏死组织,口腔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搽碘甘油或10%氯霉素酒精溶液,每天2次,其他部位可用3%双氧水或1%速效碘冲洗,然后涂5%鱼石脂酒精或鱼石脂软膏。当患部出现溃疡时,在清理创面后,涂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软膏。全身症状严重时,可肌肉注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如青霉索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也可用氯霉素、磺胺嘧啶等。


加强管理,保证兔舍干燥,通风和阳光充足,清洁卫生。防止外伤,一旦发生外伤及时治疗,防止感染。本病发生后及时隔离治疗,普遍检疫,清扫兔舍,进行彻认底消毒,防止扩大传染。

澳普森官网http://www.gxyz168.co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