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担心母羊突然瘫痪,这篇一定要看完!
咱养羊人最怕什么?眼看母羊要下羔,突然站不起来了 — 产前瘫痪一犯,不仅母羊遭罪,羔羊成活率直接腰斩,一年的辛苦可能全打水漂。但这里有个残酷真相:很多养羊新手不知道,这其实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不管你是山坡放养还是圈舍精养,这事儿都有解决方案。今天我要结合最新兽医研究资料,给大家拆解一套可直接落地的预防方案。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全面母羊产前瘫痪防治指南!

首先你一定要清楚:产前瘫痪是一种是两种"代谢障碍"。很多人被这个误区坑惨了!以为产前瘫痪是"累的",其实根源是两种代谢紊乱,搞错了预防方向等于白忙活!
让我们看清一个道理:有两种类型需要区分:
- 分娩瘫痪(缺钙型瘫痪):血钙骤降,导致神经肌肉功能失调,高龄母羊、妊娠后期应激时高发
- 妊娠毒血症(缺能型瘫痪):能量摄入不足,脂肪分解产生酮体中毒,多胎母羊、过肥/过瘦母羊易发
关键来了:预防母羊产前瘫痪的核心在于精准把控孕期管理:补好钙源,找准母羊钙需求缺口;保障能量,科学调控每日饲料投喂量。
我总结了一套5步预防法,放养圈养全适配,效果简直惊人!
第一步:管好"体况",从配种就埋好"安全线"
太多养羊人忽略了这一点!产前瘫痪的根子往往在配种时就埋下了!专业标准是体况评分(BCS)3.0-3.5分(5分制),但怎么判断才准确呢?咱养羊人这么简单判断:
- 手摸脊梁骨:不硌手、也摸不到一堆肥肉,就是刚刚好
- 配种后到妊娠中期,别让母羊瘦成"皮包骨",也别喂成"肥皮球"— 过瘦缺储备,过肥后期吃不下,都容易出问题
落地细节来了:每月摸1次体况,用粗料和精料比例调控肥瘦。这个习惯养成了,能省下不少医药费!
第二步:妊娠后期"精准补营养",缺啥补啥不盲目
你知道为什么这一步最关键吗?因为胎儿70%-80%的重量都在妊娠最后6-8周长出来,营养必须跟得上,这是预防的重中之重!
1. 补能量:多胎母羊重点加
- 不管放养还是圈养,每天加0.23-0.45公斤精料(玉米、麦麸都行)
- 放养母羊如果吃的是干稻草、禾本科牧草,额外补点酒糟或玉米粉效果惊人
- 圈养的别光喂青贮,混合部分精料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阶段如果胎儿能量需求不能满足,会逼母羊"烧脂肪"产酮体,引发瘫痪。所以能量补足是关键中的关键!
2. 补钙磷:比例对了才吸收
- 钙磷比要在1:1到2:1之间,磷不能比钙多
- 很多人忽略了这点:别忽略镁!补点硫酸镁,能帮钙吸收,还防"草畜抽搐"
3. 补维生素:低成本防大病
- 每周喂1次"营养丸":把维生素A/D/E片磨碎,混在玉米面里喂,每只每次1片
- 放养的多赶去吃点新鲜牧草,圈养的定期加少量胡萝卜,天然补维生素
第三步:减少"应激",母羊安稳才不犯病
真相是:应激是瘫痪的"导火索"— 天气突变、转群、剪毛都可能触发!具体怎么做呢?
- 妊娠最后1个月,不转群、不长途运输,放养的固定放牧路线,别突然赶山路
- 圈养羊舍要干燥、通风,每只至少留1.5平方米空间,避免挤成一团
- 这点最容易被忽视:饲料别"急转弯":换料要1-2周过渡,比如从干草换青贮,先混1/3,再慢慢加量
第四步:科学"分群饲喂",多胎母羊特殊照顾
不得不说这一点太重要了:怀双羔、三羔的母羊是瘫痪高危户,必须单独管理!
- 用B超查孕后,把"单羔母羊"和"多羔母羊"分开喂,多羔的精料再多加20%
- 放养时把体弱、多胎的母羊挑出来,先放优质牧场,晚归圈
- 圈养的给多羔母羊设"小食槽",避免抢不上食
第五步:保证"饮水+运动",代谢好才少生病
这一步虽然简单但效果惊人:
- 饮水:不管天冷天热,每天换清洁水,结冰天给温水,每天至少喝3升
- 运动:放养的自然够运动量,圈养的每天赶出来遛20分钟,能强肌肉、促消化,减少钙沉积问题
万一没防住,千万别慌!先看这2点快速判断:
- 缺钙型(分娩瘫痪):突然发病,几小时就站不起来,初期哆嗦、磨牙,后期躺平不动,体温正常或偏低
- 缺能型(妊娠毒血症):慢慢发病,先不爱吃、离群,后来转圈、头抵墙,呼吸有"烂苹果味",补钙没用
紧急处理方案:
- 缺钙型:立即静脉打50-80毫升葡萄糖酸钙(慢推,盯着心率),打完皮下再补一针防复发
- 缺能型:灌服丙二醇(每只每天50毫升),严重的静脉输葡萄糖,实在不行找兽医引产保母羊
最后我要强调:预防比治疗省10倍钱!母羊产前瘫痪,治得再好也有风险,不如把5步预防做到位:
- 配种到孕期,体况稳定在3.0-3.5分
- 妊娠后期补精料+调钙磷
- 最后1个月不折腾、少应激
- 多胎母羊单独喂、多补能
- 水够、动够,代谢不堵
咱养羊求的是稳,收藏这篇照着做,母羊顺利下羔,年底多赚少赔钱!感兴趣的羊友们可以点赞收藏,有任何疑问欢迎致电交流!电话(微信)18603833086

